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文明興衰與語言


修昔底斯如何根據〈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斷言雅典文明瀕臨崩解?


政三B 98114226 劉奐麟


        這個題目包含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關於這場為作者所格外重視的叛亂,對於希臘固有文明之衝擊為何如此巨大?第二是作者所運用的詞彙、語言和評價之安排有何用意?以下分述之:
        首先在三卷第五章中作者紀錄下關於科西拉(原屬雅典同盟)裡的內部勢力(分為兩個黨派,民主黨和執政黨)如何因為各自利益的分歧,所引發一系列城市內人民有違倫理的衝突(因戰爭的殺戮難免,但更重要的是因私仇而殘殺的、因債務關係被殺害的、更有因爭權導致父子相殘的…)。內戰最後的勝負並不是修昔底德想要紀錄的重點,他努力彰顯給世人的是在於希臘文明固有的種種道德倫理、社會規範,在戰爭時期面臨到利益考量時,不論是個人、群體、國家、甚至是黨派,接蕩然無存、社會毫無法紀可言,沒有誰能輕易的相信誰,倫常盡失。此次的革命帶來殘酷的結果。作者認為這是人性固有的行為,只是以往是當時社會情況而有所不同罷了。和平時期,人們較不會被迫去做出攸關自身利益的決擇,一但戰事來臨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勢必又將出現。他更指出,在這場內戰中主要是由黨派主導。面對利益抉擇時,毫不猶豫、勇往直前的人是勇者、等待時機的人被視為懦夫;中庸思想是軟弱的外衣、猛烈的革命熱誠才是真正得領導人。用陰謀對付敵人是完全合法的自保。這場內戰的結果漸漸形成了種是非顛倒、秩序混亂的社會氛圍,使得當時整個希臘世界諸國人民的品性普遍地墮落了。傳統社會中高尚的價值觀被視為可笑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敵對、猜疑的態度。當事態發展到這種地步時,已無人能夠跳出來終止此種價值觀混亂的社會敗相(因為此時沒人會相信他人所說的話)。上述種種,足以見得修昔底德對於往後希臘文明將瀕臨衰敗之預測所憑為何。
        第二關於作者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安排是否有其特殊的目的。
做為一位客觀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將伯羅奔尼撒這場戰爭視作最值得記錄的。然而其重要性並非是耗費最多的金錢、也不在於參予的人數多寡,而在於這場戰爭中反映出人類普遍相似的本質(自私、自利)。因此他特別著眼於戰爭的過程本身,並觀察人類在沒有權威消失後,面對利益時所為的行為。修昔底德認為像這樣一件影響人類社會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值得透過語言、文字的記錄而被人類世界所記憶的。而為了保持事件真實本質,作者大部分運用現有的資料(他人口述或是記載)、扣除神話色彩,詳實深刻地將之記錄下來。但在此篇關於科西拉的叛亂,作者不再以客觀的事件做陳述,而是以自身之觀察記錄下這起內戰的過程。以較有違常倫的語句、顛倒的價值觀念,企圖以這樣用詞較為極端的安排,描繪出當時在科西拉城內所瀰漫的那種人人互相為敵的氣氛。人們行為的考量皆以自身利益為核心,舊有之道德和律法已不再被人們遵循。修昔底德的這種陳述方法,強烈的凸顯在當時士風日下之社會狀態,人們固有的價值觀也隨著社會的衰敗,全然改變、崩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