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顯示具有 什麼是謊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什麼是謊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如何分辯治國者的演說是說真話,或者是謊話?什麼是謊話?


 謊言,是演說者為了隱藏實情,將事實過度包裝,誤導人民錯誤的思想所定的詞彙。首先,以個人的觀點來解釋謊言的定義,在此將謊言大致分類,首先為與事實不符,且不被人民所信任,此種謊言是世上最真誠的謊言,沒有華麗外衣包裝,事實馬上就被人民揭穿。再來是與事實相符,但不被人民所相信的謊言,人民不相信的原因很多,也許是因為現實的過度殘酷,人民選擇逃避得一種手段,或者是人民的陰暗面不相信其事實的袒露。之後,是一種事實不符,但卻被人民所相信的謊言,其外裝的糖衣多種,所使用的技術繁雜,也是我們最難去評量其真實與否的一種。
    然而,謊言有時被流傳久了,其人民、甚至演說者也就相信他的真實性,這時,人民該如何去揭開他的面紗便是一個難題。希特勒,在二次大戰之時,用其專長的騙局技倆使張伯倫相信和平的心意,換取的慕尼黑協定,使得希特勒有機會奪得捷克,對於今日的評論而言,希特勒是在世界上說謊厲害的治國者,其予生具有的群眾魅力及演說技巧博得當時所有人民的信仰,但到了後期,心理學家發現,希特勒確實認為其所說出來騙取人民信任的一切言論都是真實的,雖然現在看來一切都是騙局,因此唯有藉由將其勢力消滅,才能摧毀心中的”真實世界”。
    從政治的觀點來思考,一個治國者說謊是必要的且其背後常常帶有層層的因素與動機,在亂事期間,其治國者有必要說謊以安定人民的心情,使得人民能夠團結、社會秩序價值觀不至於瓦解,這樣治國者才能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政策,就個人而言,其如何治國者的演說是真話還是說謊取決於其演說之後,其背後的目的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實行的效果如何,其是否能夠引起人民的共鳴。如同文本中柏里克里所發表的演說,二戰時,邱吉爾的演說,其人民所付出的代價,在當時的情況而言,也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引起了人民的共鳴,況且不論其地理、軍備、時間等因素,使得人民在二次大戰之時團結振作,度過孤立無援的時刻。然而,如果一位治國者的演說其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不被人民所接受,或最後根本就無法實行,如此其在人民的眼裡,儘管最忠誠的實話,也會變成人人痛恨的謊言。而其例子在現今政壇當中,只要是無法兌現其政見或者兌現政見所換來的代價龐大治國者,比比皆是。
    最後,根據個人的拙見,其演說者是否是說謊對於國家的發展並無影響,其重點是其說謊的中心點和手段是否對國家有利,相信現今不少治國者的演說是以公利為藉口,行私利之舉動,但當最後的結果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是有利之時,人民也就不會去追究其當時演說的真實性。治國者與人民的關係是處於一種對價的契約關係,人民相信並且願意付出代價的前提是,治國者必須給與其等同的政策結果,其所包裝或者講話的技術,在睿智的人民眼前,不過只是一個過程中的形式而已。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如何分辨治國者的演說是說真話或說謊?什麼是謊言?

政三B 98114257 莊政霖

說謊是自古以來人類為保障自身利益或尋求自保的工具、本能。我們可以從小孩身上得到驗證,父母並未教導兒女如何說謊,然當其面臨到可能會遭受長輩或師長的責罵時,往往選擇了欺瞞來將傷害降到最低,原因為何?就是為了保障自身利益與尋求自保。
什麼是謊言?從客觀的定義來看,謊言是由一組與既定事實不符的語句所組成的話語。從其出發點與產生的結果之好壞,可分為善意的謊言與惡意的謊言。因此說謊或許有違人的道德良心,但從其出發點與長遠的考量來看,有時善意的謊言比誠實的話更加合宜。
〈伯羅奔尼薩戰爭史〉一文中,雅典城邦的領導者伯里克利所發表的葬禮演說是一篇有名的作品。從其論述裡我們可以看出伯里克利所言並非具具屬實,其將雅典人的美德、生活方式與民主制度昇華到一個高尚的境界,認為其他城邦都是模仿雅典的一切。事實上雅典並非他所言之美好,雅典反而還有點粗暴、驕縱自大。但為何伯里克利要在受難家屬前說謊呢?我想這原因除了撫慰受難家屬的情緒以外,還有提振雅典城邦於戰爭中的士氣。提醒活者的人民戰死者的偉大並訴諸於雅典城邦的光榮,以提升雅典人民的鬥志,企圖尋求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的勝利。因此,長遠來看,這篇演說並非單純的謊言,而屬善意的謊言。
至於分辨治國者的演說是真是假,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治國者對人民說謊,就一定會刻意設計講稿,取信於民。所以才有個笑話是,一個小孩問父親:爸爸,說謊的小孩長大會成為什麼?父親回答:總統。雖然是一則笑話,但卻也忠實的反映出要成為一位政治領袖,要有多麼精於說謊。
然而,我想還是有方法能夠辨別治國者的演說是真是假。第一是我們要涉略廣泛的資訊內容,且此資訊必須是經過自己消化的才行;第二是我們要將治國者之演說內容與事實相對照,並分析可能結果為何?假如內容與事實不合,且對國家無任何實益,演講內容只充斥著對治國者及其親近者之利益,這就是一篇標準的謊言文章,且為惡意的謊言。治國者之謊言如為善意,短時間內如被戳破可能會引起眾怒,但長期下來,人民定會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利益。惡意的謊言,短期間內人民會覺得自己得到好處,但長期下來,當人們發現事實真相後,才明白自己是被宰的那頭肥羊時,已為時已晚。

如何分辨治國者的演說是說真話或說謊?什麼是謊言?



98114203 政三B 高曼華

或許這個問題應該先從「什麼是謊言」著手。當一切以利益為基本出發點,無論是人或國家在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狀況下,要怎麼去使之合乎正當,不免會出現一些包裝,而在這包裝的過程中,或許就產生了謊言。但在這種狀況下包裝者本身是否會認為那是謊言?如:經過修飾的言辭、較婉轉的表達、顧左右而言他等的說話方式,都是未直接闡述事實本身的狀況,卻又不是真的扭曲了事實,那麼這樣子的情況也該包含在謊言中嗎?還是這樣的說話方式甚至可提升為一種說話「技術」?但把這樣的說話方式進階為一種技術的主張,是不是也有可能是因為主張者本身的一種包裝,將看似在謊言模糊地帶、邊緣遊走的說話方法,美其名成為說話技術,而若是如此,那主張者是不是說謊了呢?

謊言,在文字上被制定出來的定義,如:與事實不符、語帶保留、有所隱瞞等都是謊言,這是很明確的。只是我認為不論在生活間人與人的關係,甚至國際中國與國的關係,謊言都不是這麼簡單可以被定義的,也因此才會有所謂「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仍是謊言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我覺得更該著重在「善意」這兩個字上。若只是依照前述對謊言的定義而言,對於「如何分辨治國者的演說是說真話或說謊」這個問題,我想就沒有這麼急迫的必要性了。所以,我想將謊言以私利和公利區分。當以這樣的方式區分,使對國家有利之事項,經過包裝,產生某些謊言時,此種狀況,我偏向將它歸類為演說者的真話,在此狀況下,與善意的謊言相同,謊言都產生了,但目的為何才是我更想著重的;反之,當以私利為目的包裝後產生的謊言,我傾向將它歸類於說謊。

在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中,依典籍內容可見得確實有某種程度的鼓舞作用,即便那建立在雅典人驕傲自滿的性格或者擴張和利益上,卻還是提振了民心與士氣。而關於密提林的辯論章節中,克里昂和戴奧多都斯兩人皆是以城邦利益為前提,儘管他們各自的主張不同,仍是為公利。前述的兩例,不論是伯里克利的演說或密提林的辯論,每個人的演說內容都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包裝,但此包裝為人民所接受,且闡明了他們所認為的利益,同時也不代表包裝完後的東西就叫做謊言。相對的,在科西拉的革命章節中,城邦的黨派領袖們冒充自己是為公利服務,但是事實上都只為謀得私利。典籍中寫到「他們既不受正義的限制,也不受國家利益的的限制;他們惟一的標準是他們自己黨派一時的任性。......。那些能夠發表動人的言論,以證明他們一些可恥的行為是正當的人,更受到讚揚。......」在此,領袖們只為求私利,而發表的言論更是崩解了根本的價值觀,我認為這種情況才是真正的說謊。

所以,怎麼去看待「說謊」這兩個字,也就影響了怎麼去分辨治國者的演說是真話或謊話。若只是依照簡單的定義而言,那麼治國者的演說或許就成了謊話連篇的一篇演說了。而以公利私立來區分,將公利歸於真話,也並不見得就是公眾已經習慣被謊言綁架,而是因為這是一個共同利益之下所產生的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