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14223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定義何謂「獅」與「羊」。獅羊兩種動物在一般比較上很清楚就是「強者」與「弱者」之分(如果有必要在這裡定義何謂強者與弱者的話,就姑且簡單定義為:有支配能力者為強者;反之受支配者則為弱者),電影名《獅入羊口》正是說明了羊以強者之姿扮演支配者的角色。那麼羊究竟是如何成為強者的?我覺得另一個電影譯名《權力風暴》透露了些許訊息,也就是說「權力」的取得似乎是強弱者間區分的依據,那麼大概也就可以把電影中的羊看成是「掌握權力者」,而獅則是「受權力支配的角色」。
回到問題本身,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很艱澀的問題,因為我們連初等教育的目的都還沒釐清時,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是難上加難。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高等教育結束後的下一步必定是完全踏入社會,所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必須是培養一個「社會人」,這個社會人不會是獅也不會是羊,他的身分究竟是獅還是羊只有在出社會之後才會知道,如果說高等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養獅(或是羊),那麼視野未免過於狹隘(你不會希望往後的社會都是同一種人)。這裡必須說明的是,獅羊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獅羊只不過是權力分配後的一種身分。
但是,如果說每個人對於權力都存在著「敏感度」的話,那麼權力敏感度的培養對於高等教育來說應該是值得注意的,為什麼這麼說?權力敏感度意味著你對週遭權力資源分配流動的了解,同時也包括你對自己身上權力有多大的影響力相當了解。電影中兩位戰死沙場的大學生在我看來都是缺乏權力敏感度的,他們看不清他們只是權力流動下的一顆棋子,這裡不是說他們不應該有理想抱負,而是說如果他們能夠有更高的權力敏感度的話,他們就不會選擇從軍這條與自殺無異的路(連犧牲都談不上)。
至於權力敏感度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培養?我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一個很實際的方式,又或者說權力敏感度根本無法在教育體制內培養?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再思考的問題。
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在<獅入羊口>中,大學教師的角色是?
98114221 林依寧
根據這齣電影,您認為,大學教師的角色?您的實際經驗
根據這齣電影,您認為,大學教師的角色?您的實際經驗
在此電影中,導演用教師Stephen Malley和共和黨的參議員Jasper Irving來貫串全文,以其當作故事發展的主軸,而其中「越戰」是一大轉折,因為大學教師曾本身參與此戰,故他能夠親身感受戰爭的痛苦和惆悵,也因此,這個經驗改變了他的想法,他雖然希望他所輔導過的學生們,能夠起而為這個滿是黑暗和戰亂的國家奮鬥,並且積極去改變,但是他同時並不希望學生們參戰,因為他了解那個痛苦。
Stephen Malley所指導的兩位學生,Arian Finch & Ernest Rodriguez 的戰死,更讓他自身感到懊 悔,當電影演到這兩位學生和老師商討看法時,老師內心的激動和不捨參和在心中,他對這兩位學生的行為感到激賞同時卻又害怕,最後便是斷送了他們的性命,而這樣的犧牲並沒有對美國內政做出任何正面的影響。
電影最後拍攝老師和學生Todd Hayes的自白對談,也同時揭露參議員Jasper Irving的詭計,在對談的內容漸漸顯露出老師的立場,而這兩段戲劇的對照之下也顯示出老師對美國行政和立法部門的批判,他認為年輕人不該等於「對政治冷漠」的一群,他同時也認為,年輕人常有許多對未來的憧憬,但是當憧憬可能無法實現時,年輕人是否該起而爭取?是否該親手去改變腐敗的政府內部? 他強調的是親自實行,而最後學生也開始懂了。
我認為,這位教師的角色就像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我並非想神話這位教師,而是當我們以美國公民的角度來看女神像,女神像時時警示著大家,其所代表的「自由」是經過許多前人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就是說,我們應當積極爭取自己的福祉,而不是苟且偷生依附著他人生活,奢望他人為自己革命,這位教師警示著學生也警示了大家。
勇敢的決定
Q:您認為,片中兩位為國捐軀的年輕人,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值得效法?
98114239 政三B 甘順基
A:
片中兩位戰死的年輕人,如就結果論以捐軀結束,他們的決定似乎並不正確,但就令一面來說,我很肯定他們有這樣的勇氣下決定,這樣的勇氣值得我們效法。兩位年輕人都是在美國社會中的少數族群,一個是墨西哥裔、一個是非裔。先不論其他,在膚色上就輸人。並且畢業後還要償還高額的就學貸款,想要有一番作為,或是影響一個國家、參與一個國家的行動,非常的困難。
片中兩位年輕人在課堂報告的時候一直強調"engage"這一個詞,多參與、多從事與國家與社會有關的公共事務。現在社會許多的年輕人對社會、公共事務抱持著冷漠與冷感的態度,片中另一位學生即是很好的對比。社會、國家太複雜,我太微小,不如閃一邊去,把我自己顧好即可。我很肯定這兩位決定從軍的年輕人在於他們願意突破現況、有勇氣去挑戰。以他們的身分背景,似乎當兵可以幫助他們免背負貸款、也有學歷、有當兵的經驗,在engage這個社會時更有影響力。
單從以他們的背景,這樣的決定我想是正確的,我們該效法的是他們敢與突破現狀、敢於挑戰的精神。不一定是要從軍,每一個人可以做的不同,方法可以不同,但精神是可以去效法的。現在的台灣大學生就很像電影中所描繪的一般大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渾渾噩噩的就過了四年,拿了一張文憑出來,卻不知道該做甚麼。到了大三大四,我們現在就是大三大四的學生。要去思考我到底要的是甚麼?別人一窩蜂要考研究所,我是不是清楚知道我是有一個目的才要念研究所,而不是隨波逐流。一窩蜂要考公職,我知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考公職。我們在往前走的時候、再決定的時候,要思考清楚,到底是大家這樣我就這樣,還是我清楚我要做的是甚麼。
想清楚了,分析完了,似乎跟大家不大一樣,有沒有這個勇氣去踏下那一步,是最困難的。所以這兩位年輕人的決定,我相信是不容易的,這樣勇敢的做決定,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認為對他們來說是正確的。我們要效法的是他們的永氣,而不是一定要從軍才是正確的決定,只要想清楚,能對自己負責,應該都是正確的決定。
『至少做過甚麼』
政三B 98114250 陳季宜
功利主義影響許多人只從事目的取向的活動,其行動的動機即是行動完成後所帶來的利益。若無法預見其可能獲得之益、或對於該獲益的期待過低,則可能使其傾向不從事該行動。但獅入羊口此部作品所傳達出的『至少做過甚麼』之概念,常是驅使我們最後決定作為的主要因素。由於無法估計成敗得失、所持有之資訊也不足幫助判斷其可能之後果,只有『至少做過甚麼』此一信念使我們即便沒有實際之得仍會有所行動。
對我來說這句話別具意義。常常追求某件事時,想要成功且期望獲得回報,但更多時候,『至少嚐試過』卻能帶給我比實質所得到的更多。但仍然不得不承認,這句話背後所隱含的意義便是,此項目標不被達成、或不被預期能夠達成。除了心安,它無法提供更多的東西。但心安又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愧對任何人,尤其是自己。這種說法是如此容易令人心動,使人願意付出不成比例的努力換得一個可能的不求回報。
在觀看電影時產生一種強烈的感覺,便是在這一幕。當學生強硬的挑戰教授觀點時,畫面切換到教授臉上,我心裡就閃過『至少努力過』(至少做過甚麼)的基本(制式)回答,但又期望他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更誘人的新概念。但是他沒有。雖然我早該想到美國式電影的基本回答,又一方面對於自己的猜對感到滿意、但對這一個了無新意的答案仍然不免感到些許失望。
『至少做過甚麼』這句話對很多人來說都相當有說服力,對我亦是。我認為其原因在於我們無法接受自己毫無作為,任由一切發展而無法以己力產生絲毫影響。人無法在沒有任何動機的情形下從事行動,那是一個驅使的力量,是繼續堅持的動力。我們都不想對不起自己,即不想為任何決定感到後悔,而這句話早已提供了最好的解釋。就因為事事難預料,能為之則為之,末待無能為之時後悔。
獅入羊口這齣電影的關鍵字
首先我們若想暸解此部電影的關鍵內容,就先從電影的片名來帶起,獅入羊口的英文是《Lions For Lambs》,意即羔羊代領雄獅,此句話其實是被電影中三個主軸場景的其中之一的教授所引述的,其原本是一句諺語源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詩人看到英國軍隊無比的英勇並以雄獅隊他們讚美之,但反觀英國的政客卻躲在幕後欲控制最前線卻又不知自己任何決定都深深影響一切,懦弱的像似了一群羔羊,然而這群雄獅卻是被羔羊們所引領和指揮的,在此部電影中用這句諺語來表達美國的反恐戰爭現態,諺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正義」到底又是誰對誰錯呢。
第一個場景是政客與媒體,政客對於此場反恐戰爭究竟是真為國家利益所努力推行新政策亦或是只是讓自己更上層樓的墊腳石,媒體在電影中到底是淪為政客所操弄的工具還是真可分辨真像並為社會大眾報導實情,其中議員政客不斷的詢問媒體:「你到底是想不想這場贏反恐戰爭?」,然而這真的是回答想或者不想這麼簡單而已嗎,還有議員政客也曾說:他願意負任何代價想要贏得這場反恐戰爭《What Ever It Takes》,也隱喻的說明了其實政客們有多想贏得往後選舉的心態。
第二和第三個場景分別是教授與常翹課但卻聰明學生的談話以及兩名曾受該位教授指導,有著認為親自進入戰場上參與戰爭才是真正對國家有直接付出的行為,其中這兩名學生曾在上課報告時的資料中指出「參與」,才是真正很多學生們應該付出的行動,這裡便讓我們想想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們多少,兩名對政治學和國家現狀如此有熱忱的學生想用直接參與來改變一切,卻不知自己成為了政客手段下先犧牲掉的貢品,教育對於我們來講到底扮演的角色又該是什麼呢,該片教授對學生的談論到底怎樣才是實踐正義,教授不願看到真正聰明的人卻因為退縮而不能勇於表現,這讓我想到了王制篇中蘇格拉底曾表明若一個好人有能力時就應該站出來治理國家,因為好人出來當官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真是真正為了百姓的利益去行事而非自己的利益了。
如果您是片中採訪國會議員的記者,如何寫下這篇報導?
98114122
如果我是片中的記者珍寧,我仍會如實地寫下參議員賈斯柏的戰爭計畫,把他的計畫確確實實地報導,但不會加上自己的任何一點情緒字眼,就只是把這一項軍事行動報導給民眾。
縱使自己非常清楚,這只是賈斯柏的一種伎倆,給我完整一小時獨家採訪的優惠待遇,還把我當年所刊登讚賞他的一篇文章,裱框在辦公室的牆上,表示他對我的尊重,又或者,是想討好我,目的就是想要推銷他的政績,透過媒體的力量達到最大效果。
但是自己好像又懂得,社會就是這麼運作,沉陷在這個循環裡,利益互換,賈斯柏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光采,電台老闆可以得到他要的業績,自己也可以受到老闆的賞識,不再那麼有壓力。不過,自己心裡很明白,這一切都與自己的想法背離,只能默默在心裡自責檢討與感歎,卻無能為力,無法改變電台老闆的風格,更別說是改變國家領導群,一群羔羊的領導作風並不是一位記者就能夠改變的。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獅入羊口)如何改變現狀
98121258
英三B 吳亮君
在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思考的是“現狀能不能被改變”
而答案必須要是肯定的才能談如何改變現狀
現實狀況就像電影當中所安排的可以分成三種
渴望無上政治權力地位的政客 代表政治環境
追求最高商業經濟利益的記者 代表經濟環境
像做什麼但卻無能為力的學生 代表教育環境
第一種政治環境
或許常有人會批評政治人物一個個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
但事實上的確如此 許多政治人物都印證了權力使人腐化這句話
不論過去的他們是有多麼的滿腔熱血 但最終都信仰了誘人的權力利益
現在的我們可以大肆的抨擊台面上政治人物的貪得無厭、醜陋
是因為我們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過去的種種經驗、歷史也讓我們知道人永遠是好還要更好 有還要更多
換作是我們自己坐上了那至高無上的位置後難道能肯定不陷入這樣的框架中嗎?
這樣的政治環境能被改變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種經濟環境
就像電影中的報社經營者一樣 他不在乎報導的內容如何 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成了政府宣傳的工具
在乎、追求的是收視 因為收視代表金錢利益
但回頭想想 記者們最終就算和梅莉史翠普所飾演的一樣發現事情不對了 所寫出來的文章不是老闆不要 因為不夠灑狗血 就是觀眾不看 因為沒有娛樂性
新聞倫理道德套用在現實世界中 就如同廢紙一樣 有再多的熱情碰上了收視率
金錢終究是贏了 相信在這樣這情況下再多的熱情終究會被磨光
現實環境逼迫我們和自己的理想妥協
就如同片中的梅莉史翠普 當一個天秤上放了認為對的事但可能讓自己丟的飯碗和放棄理想好保住飯碗繼續以50多歲年齡賺錢養家中老母
多數的我們都會選擇後者
這樣的經濟環境能改變嗎 只要我們有追求金錢、貪婪的一天 這樣的價值觀就改不了
最後一種教育環境
其實就像電影中學生對教授所說的 “You have me and you lost me”
偉大哲學家都救不了希臘了我憑什麼
當我們看過理想國再看回現實世界 我們很難不迷失
歷史是我們最好的教科書 讓我們看到了太多改革者失敗的下場
要想改變現狀 改革變是必須 但改革能不流血嗎?
我們難道願意成為歷史中犧牲生命的烈士嗎
就近一點就如同中國具民主思維的總理溫家寶 最終不依舊走入被打入政治冷宮的地步 他沒有失去生命 但他的理想也並不能實踐
過去的教育也告訴我們明哲保身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以上的一切 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育
或許教授說的不錯 毀壞這一切的不是那些開始的人 而是那些站在一旁冷眼觀看的人
但就因為有太多失敗的案例就活生生寫在我們自己面前
我們能把握自己踏出這一步就一定能成功嗎
我們願意犧牲嗎 我們難道就願意接受理想不能實踐後的失落嗎
其實 我認為教授自己本身就給了一個答案
他也曾是有滿腔熱血的人 從軍參戰
後來不也是因為看透才重執教鞭 不就是做了但失敗的例子嗎
歷史就在眼前 我們有多少人願意戰死沙場 而且更重要的事 死的無所知 更應該說是為了那些政治利益而死
其實這點要回歸人的貪生怕死 這樣的想法 能改的了嗎?
寫到這裡 我想現狀能不能被改變的答案是否定的
若要用這個否定的答案來回答如何改變現狀
只能說除非有所有國家的領導者都帶有最大智慧且毫無私利 只有這樣才能去改變現狀 但這樣的領導人從歷史看來到現在 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獅入羊口》作業
- 請找出這齣電影的關鍵字。(98114209)
- 片中的什麼角色可作為「獅」與「羊」的譬喻?(本題請多發揮想像力,切勿抄襲網路影評)(98114210)
- 您認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獅」還是「羊」?如何培養?(98114223)
- 根據這齣電影,您認為,大學教師的角色?您的實際經驗(98114221)
- 如果您是片中採訪國會議員的記者,如何寫下這篇報導?(98114122)
- 「至少做過什麼」(言下之意,總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這句話,對您挺身而出,付諸行動以改變腐化的現狀,具有說服力?請略述理由。(98114250)
- 如何改變現狀?(98121258)
- 您認為,片中兩位為國捐軀的年輕人,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值得效法?(98114239)
以上各題作業(括號內為負責同學的學號)請至遲於三月十七日晚上十時前完成貼文,以部落格時間為準,遲交者,請勿貼文,謝謝合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