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15157 社四A 高懿伶
修昔底斯如何根據〈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斷言雅典文明瀕臨崩解?這次的提問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會更清楚些,分別回答如下:
(一)哪些場景是作者認為文明崩解的線索?又為什麼?
à文中敘述了父子爭權、彼此殺戮、敵軍入侵…等等場面(此不贅述),以表示「希臘品行的墮落」。事實上這些場景在戰爭、內亂中並不罕見,但作者給予高度重視、甚至認為雅典文明因此瀕臨崩解邊緣的原因乃是在於,一旦底線被超越,原先的道德秩序便蕩然無存。因此可以發現在文本中,作者特別強調這是「第一批的革命」,代表科西拉事件不只是一個單純獨立的事件,還作為帶動其它革命事件的先鋒。
à此外,即使殺戮是兵家常事,但文本中特別指出了「父子相殘」,代表著在這樣的動亂中,黨派的利益實質上已經超越了家族倫常。在這裡,出現了一個程度上的倒退:先前的城邦或許是「將部份人(公民階級)的利益等同於整體(城邦)的利益」,然而此時情況卻是「黨派的利益指導著城邦(的和平與否)」,即使上述二種狀況皆非真正的公共利益,但至少前者還維持著表面的和平,而後者卻使秩序崩毀,邁向衰敗。
(二)語言與政治的關係?
à語言轉變之所以作為一重要的「癥侯」,是因為語言的使用隱含著價值評斷,更因為語言是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修辭的工具(雖然後二者並非本章主要討論的核心)。
à作者在內文中以各類態度、舉止所對應的語彙,彰顯出語言(用詞)的不確定性。但更有甚者,是政治力對於語言的影響──由於法與規範已經不再確實發揮約制的作用,一切行為的評斷標準已然不是道德或法律,而是利益的達成與否(例:侵略行為後來被視為為了黨派的勇敢)──同時,權力不只製造了知識,更製造了同意,各個立場的政治利益生產了語言的定義,與人們行動上的改變。
一、為什麼黨派利益超越家族倫常會使「秩序崩毀,邁向衰敗」?
回覆刪除二、如何分辨流行語和作為文明徵候的語言變遷?
三、語言如何影響政治?請舉例一二。
敬覆如下:
回覆刪除1.家族是一種共同體關係,而黨派則是一種尋求理性利得(不論是目的理性或價值理性)的結合體,而共同體關係與鬥爭往往形成對立的態勢。先前的家族倫常已然形成一種秩序,成為穩定該社會的力量,並且是屬於傳統型的正當性權威。然而,在本章中,這種紐帶被新的形式(黨爭)所破壞,暫時失去了具有正當性的統治權威,因此陷入混亂(也就是作者所認為的衰敗)。但這樣的混亂並不是持久的,一旦有一方能夠對該地進行暴力獨佔,就能再創新的秩序,即使秩序只是對單一情境的支配而已。
2.如果只是作為流行語的語言變遷,通常只會發生在部分群體中,成為特定群體共享之價值觀,例如世代間的用語習慣多有不同。但就文明的癥侯而言,這樣的語言變遷會反映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轉變,但是並非所有的語言變遷都像本章所舉的例子一樣暗示該社會將走向衰敗。
3.我認為在更多情況下是政治影響語言。本章中的例子可視為政治-語言相互影響的結果。更明顯的例子比如說殖民的語言政策。被殖民者所說的「國語」是一種「單語」,這種外來但強力的法治讓支配的權力得以用更為同質化的方式去壓縮、宰制被殖民地。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母語」本身也不是自然的現象,制定共同、官方語言本身就具有政治性。我認為在大多數統治者的眼中,方言都是較低位階的語言,他們至多只把方言當成一種行銷手法再展演,而不是將方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活生生」的使用它們。
請持續保持每週發表,無論是否被指定作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