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顯示具有 《王制篇》作業:卷四、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王制篇》作業:卷四、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卷四論及理想城邦的四項特質,請問:「節制」與「正義」有何不同?試舉例說明。

卷四論及理想城邦的四項特質,請問:「節制」與「正義」有何不同?試舉例說明

節制意指作自己的主人,由好的控制壞的部份,在城邦中用節制來達成一致的意見並將公民聯合在一起,達到某種和諧。

正義是每個人依其天性各司其職,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形成建立城邦的原則,法律也因此出現。

節制與正義這兩個詞本身並無相同之處,但在此卻是有相互關聯,我們在談正義之前,要先有節制,決定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欲望那個該被節制,就需要正義來判斷。而要如何區分兩者的不同,當兩者是相互關聯卻又無法從相似處找尋相異處時,我們只能從層次上來區分兩者的不同。

假設今天有一棟房子因統治者的欲望要被拆除,而這個欲望無法達成和諧,反而造成混亂,為何會造成混亂,因為我們無法決定統治者現在是好的控制壞的,亦或是相反,統治者的欲望真的能達到善的、好的嗎?被統治者的欲望真的是惡的、壞的嗎?

節制要發揮功能就需要正義,今天拆除屋子這項決定如果是由擁有者來決定,為何要給他決定,因為房子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有權處理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當其同意時,雙方的利益就能獲得平衡,進而達到和諧,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節制所達到的和諧就是需要平衡,達到平衡就會形成正義。

從這個例子來看正義和節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是要達成一種和諧,和諧就是最後的結果,在我們要走到和諧就是要達到平衡,簡單說節制就是社會狀態的和諧、正義即是社會成員的平衡。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當格老孔問:「這樣的城邦是否可能存在,使之實現的方式是什麼」,蘇格拉底的回答?為什麼是這項答案?何以自認那是一種奇談怪論?


社四A 97115157 高懿伶

  隨著討論的進行,格老孔希望蘇格拉底能暫時停止滔滔不絕的建構,終於對他提出了關鍵的提問:「這樣的國家(城邦)是否有可能存在?又何以存在?」(421C),這同時也是蘇格拉底所說的、格老孔對他的論證所掀起的第三道大浪(挑戰)(472A)

  對此,蘇格拉底的回答是:「除非哲學家成為我們這些國王的國王,或者我們現在稱之為國王和統治者的人能夠用嚴肅認真的方式去研究哲學,使政治權力和哲學理智結合起來...(473D)除非這件事能夠實現,否則我們提出來的這個國家理論就永遠不能夠在可能的範圍內付諸實行(473E)。」

  蘇格拉底對於哲學家的定義則是「對真理情有獨鍾的人(475E)」,這樣的人必須能夠把握事情本身(知識),並且能夠將此傳達給他人。哲學家在一國家中的定位則如同舵手在船上的處境(488A~489A),但正也是其在473E指出一般人會認為哲學家治國是奇言怪談的原因,哲學家是不受一般人尊重的,但這乃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哲學家的知識,類比於真正舵手的哲學家掌握的是一門治理國家的技藝。

  從技藝這個用詞就可以知道,為政不單純是一項能力,還是一種藝術,因此,要從事政治就必須用其大部分的生命為此做準備,而研究哲學與政治藝術都是屬於愛智者、哲學家的任務(474C),準此,只有哲學家才適合指導國家,擔任國家的舵手,也正是蘇格拉底的國家理論的可能性之所在。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治理國家是可以講授和學習的技藝或是大多出於運氣、天賦與經驗的活動?


政三B 98114203 高曼華

  治理國家多是出於運氣、天賦與經驗的活動。
  若天生為一愚笨之人,那麼儘管接受學習也無法使他成為一聰明人。同理,若沒有天生能夠治理國家之稟賦,那麼就算接受講授和學習的技藝依然無法成為治理國家之人。所以需要倚靠的是這天生的運氣、天賦與本身就是此種人之經驗的活動。
  而文本中指出擁有這種稟賦者為哲學家,即治理國家者必須是哲學家國王,也才符合人們各司其職的正義。其運用了「節制」這項美德,以確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關係,又節制所追求之目標實是為了達成人們各守本分的正義,而擁有此稟賦的哲學家,便被置於節制關係中的治者,哲學家國王的架構於是被建立起來。

哲學家天賦與治理國家之關係之分析如下: 
1.蘇格拉底於第五卷中,先提出「研究哲學和政治藝術的事情天然屬於愛智者的哲學家兼政治家。至於其餘的人,不知研究哲學但知追隨領導者是合適的」這樣的主張,然後開始界定哲學家。

2.蘇格拉底定義出哲學家之樣貌、天性:
1)第五卷以愛智者為討論,將知識與意見區分,而知識與意見為不同的兩者,所以可知其是針對不同的對象→哲學家為愛智者
2)第六卷承續第五卷愛智者的理念,透過因運氣擁有的哲學家愛智(知識)此天賦作為哲學家天性的前提,再透過社會、教育養成之經驗成為哲學家(蘇:讓我們一致認為這一點是哲學家天性方面的東西吧:即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恆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格:就把這一點作為我們一致的看法吧。/蘇:再讓我們一致認為:他們愛關於實體的知識是愛其全部……),繼續闡述哲學家因愛智慧所以愛真不愛假、因愛智慧所以重於心靈之樂不重肉體之樂,又因此也不貪財、哲學家追求完整完全故氣量大(此不贅述)……

→得出結論:若一個人不具這些性格、美德則代表無愛智天賦,非哲學家,因為有此天賦者能夠加以發展培養出其他美德;而只有哲學家能夠兼具這些美德,那麼具此些美德之人即是哲學家,也因此人民自然將國家託付給他。(蘇:綜上所述,一個人如果不是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溫文而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他是不能很好地從事哲學學習的。那麼,如果是一個具備了這些優良品質的人從事這一學習,對此你還有什麼可指摘的嗎?/蘇:因此,像這樣的人——在他們教育完成了,年齡成熟了的時候——不是也只有這樣的人你才肯把國家託付給他們嗎?),故治理國家多出於運氣、天賦與經驗的活動。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王制篇》卷四、五作業

  1. 卷四論及理想城邦的四項特質,請問:「節制」與「正義」有何不同?試舉例說明。(98114291)
  2. 解釋理想城邦之構成何以必須論及靈魂的構成。(98114232)
  3. 當格老孔問:「這樣的城邦是否可能存在,使之實現的方式是什麼」,蘇格拉底的回答?為什麼是這項答案?何以自認那是一種奇談怪論?(97115157)
  4. 治理國家是可以講授和學習的技藝或是大多出於運氣、天賦與經驗的活動?(98114203)
各題負責同學請至遲於四月二日中午十二時貼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