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公民君主國}和台灣選舉現況


馬基維利強調所謂民智的君的王須和人民保持友好關係。在論點中提到,人民是多數的,有錢人是少數的。而在現今民主舉選制度的社會中,選舉制度充其量只是高喊人民做主的口號。事實上是,你沒有豐厚的資金人脈靠山,很難贏得選舉。姑且不論這種現象的原由和是否必然發生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贏得選舉的人是靠有錢人的幫助,最後讓一般人民投票的程序也只是從一群有錢人靠山的人當中,選一個好像比較不討厭的。(這或許是比較悲觀的想法)

  當然,不是要抨擊這些贏得選舉的人和有錢人的關係,因為贏得選舉必然有其他因素存在(能力和機運)。馬基維利有說到,如果是靠有錢人的幫助而成為君王,那麼接下來君王就要去努力爭取人民支持和友好關係。

  舉台灣總統為例,(不特別針對哪一任總統)有錢人幫助下贏得選舉後,按馬基維利說法,他必須努力和人民保持倆好關係。但往往我們看到的,卻是依然和有錢人的保持良好關係的情況(不是想批評這種關係,因為對於國家整體的政治經濟局勢有存在的必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贏得下一任選舉或是政黨下一次的競選。

  於是變成平時和有錢人有著良好關係,但在選舉前,才開始努力拉攏人民開好各種支票,當選後又依此循環。當人民發現被騙時,選舉機制的運作下,又換一張新的面孔來吸引選民的期待。所以變成,和有錢人的關係良好是必要的,拉攏人民的支持反而變成一種手段。或許這種說法有些消極或是不夠嚴謹,但這種狀況卻還是值得思考和討論的。

4 則留言:

  1. 同學您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同學討論


    一、如果單從君主國來看,我們現今的政體與君主國有所不同,由那時情況來套用,是否恰當?


    二、關於友好關係的本質,延續同學最後一段論點,如果拉攏人民對人民友好真的只是一種手段呢?用以確保人民沒有理由取代君王。同學認為馬氏所稱的友好關係應是站在人民立場(教導人民君王統治的應有態度)還是站在君王立場(告誡君王這是不可不為的手段)?還是同學有其他不同看法?

    回覆刪除
  2. 同學您好^^
    1.
    我個人認為,在時代巨變許多現代主流價值的影響下,很難(幾乎不)用馬基維利的論點來套用。現今資本主義下,在我看來我們所謂的"民主"選舉制度,根本上是被有錢人所壟斷。選舉制度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只跟窮人打好關係,那誰要資助你選舉?在各種利益團體的壓力下,屏除了他們,那選舉所需的各種資源人力媒體曝光稀少和掌握度不夠,似乎很難扳倒那些有錢人們。現今要國家元首改變這種生態,幾乎是不可能,元首本身背後的政黨競選壓力或各種財團利益影響之巨大。再者,現今人民的意識已經不再是"不受壓迫"就能取悅的,他們要求的是更多,要工作要福利要經濟成長,但他們要求的這些又何嘗不是政府必須和有錢人們建立良好的互動狀態呢?

    2.
    恩,我所謂的"拉攏人民是一種手段"是建立在現今選舉制度模式的基礎下,這個手段只是強調候選人當選的正當性表面手法。對馬基維利來說,拉攏人民卻是一種必要的,藉由有錢人幫忙而成為君王反而才是一種手段。
    而馬基維利強調的與民友好關系,當然是站在君王立場,鞏固權位就是必須得到"多數人"的支持與愛戴(也就是窮人),光彩的目的使得他們王位更站得住腳。當然有一點是,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民,我不能去體會他們到底對一個君王能得到他們支持的標準是什麼。所以我只能用馬基維利說的"不受壓迫"是他們唯一渴求的。那既然如此,他們對君王的期待反而是消極的,不論是君王在取得權力的過程中或是面對國家問題時,他們似乎不那麼在乎。對他們來說,只要下一餐還吃得飽,好好過日子不受壓迫的生活那這個君王就沒有值得他們反抗的理由了。

    回覆刪除
  3. 嗨!補充我的一點意見...

    回應筆者第一段文!
    根據馬氏建立國家手段,先不論政體,就說手段,現今台灣政權我認為其中利害關係人揉和君主體制的貴族和共和體制的人民,政權如何拿到和是否穩固,兩倆都是重要角色,你所提及的權錢利害關係人涉及對象偏有錢有勢大財閥(貴族),為取得政權全賴於財閥們鼎力相助,所以當取得政權同時必須餵飽這群獅虎以穩固到手的權力,也就是假手他人能力而取得政治地位的難處,如同我們看到現今社會政商掛勾情時時刻刻上演,除非我們回到君權至上的世襲王制,否則一切政商角力都是必然結果!但有一點不變是即使我們的主政者下台我們的體制依舊,財閥們依舊尋找更利於自己和互利的對象,持續循環著所謂的官商掛勾,當我們討論此種現象用什麼方式應對以根絕歪風之前,必須去想是環境造就現象,或是現象造就了環境!

    當然,我也不認為現今社會的小市井民需要這種悲觀想法,為什麼選舉到了,政治人物依舊需要票源博取人民一票,大關鍵還是在於,財閥只有金字塔頂一小塊,票數再多也多不過塔頂下的底盤,在馬氏君主國時時警惕君王和人民打好關係必要性多重,也說明現今社會人民更是政權正當性得代表!

    用一個正面想法看一杯七分滿的水,悲觀的人會說我只有7分杯的水,樂觀的人會說我還有7分杯水,相同,我們為什麼不積極正面看待我還能用選票參與政治公眾事務,財閥只是用大把鈔票換取一張飯票,身為這樣的公民才是真正的高尚,不是嗎!

    回覆刪除
  4. 謝謝你的意見補充~受益許多!

    的確,換另一種角度想人民至少有用選票餐與公眾事務的權利,這個權力不容剝奪。但問題是我們到底能"確實"對政事的影響有多少呢?在我認為,為何"民主選舉"只是個假象?甚至是治國者的謊言?沒錯,我們可以投票,但投的是不同財閥"投資"出來的候選人。就好像說,飢餓不已的我今天有一塊錢,就算我想買蘋果,可是眼前只有香蕉和橘子可以買。就算人人都想投給一個更好的人(蘋果),但出來的人只有香蕉和橘子。於是選舉結果也只是比較喜歡香蕉的人多還是喜歡橘子的人多。因為能真正"進入"選舉遊戲的人是那些擁有充沛資源的人,再擁有偉大崇高理想的人,在進入遊戲後他還是必須得取得資源。於是他終究走上和財閥們擁有利益互惠的不歸路。每種政見,對候選人來說只是鞏固下一次財閥們能繼續投資他們競選。不管如何,這種狀況也似乎是亙古以來持續存在,"強者"能掌控現象。過去平民們用武力革命推翻政權,如今我們用選票推翻政權,換取的是對下一個"強者"或許比較好的期待。
    最後,也不盡令人懷疑,馬基維利的"與人民建立良好關係",終究是使得君王藉以鞏固權位。那到底君王,為的是創造良好國度讓人民有更好的生活,還是只是為了鞏固其權力地位而與人民建立友好關係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