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14248 政三B 黄慈孝
在政治學內文中,吾人可以得知亞氏以為由多數人統治的政體是較為理想的.在第十一節提到:「似乎把統治權交予少數好人(賢良),不如交給多數平民,這裡雖然還有一些疑難,但其中也存在著某些真理,看來這種制度比較可行。」至此我仍需要做出分析以確立是否真由多數人統治較佳。
由多數人統治的政體中,其勝過富人的部分在於富人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成為最多數,因此多數人是可以大眾的利益作為治理的基礎,具有更多元的聲音而不只有對於有錢人有利的政策。縱使多數人通過將少數富人的財產進行瓜分,雖然這並不是正義的行為,但對於一個國家或城邦來說,少數人的犧牲並不會產生巨大的反抗,在多數暴力的情況下少數也只能服從,故富人統治的政體是不如多數人所統治的。
若是由賢人或貴族進行統治呢?賢人的治理的確有其好處,統治者皆是賢能的人,對於其治理的人民有其內心所欲的理想。但這種制度的問題在於終究是那些少數的人執政,對多數人民來說永遠無法進入城邦的公職體系中。此外當決策者的人數愈少,一個政策所受情感的影響也愈強,那也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制度。
而由多數人進行統治時,亞氏認為:「其中的個人常常是並無稱道之處;但當他們合而為一時,卻往往可能勝過少數賢良者的智慧才能。」人數的上升也產生不同的想法與做法,在討論政策上的確是會眾說紛紜,但是在最終的結果是可以得出一個眾人所認為最好的方案。此外,若是不將多數人納入城邦的治理體系中,那豈不是與多出小部分的潛在敵人無差別。多數人大多平庸,要他們選出比他們更有才能的城邦高級官吏也許有些勉強,但是公民大會所代表的是多數人的意見而不是一個人的想法,就算選出者能力再高也需要服從於公民大會。城邦內最高權力不是那些將軍或是執政官,而是權力分散給多數人的公民大會,也因此政治會較為穩定。
至於這項討論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要得出一個最理想的政體與其統治者,無法藉由一個好的政體完善城邦的各項措施與創造優良的生活而要求眾人都具有文化和善德,那城邦的生存其實就岌岌可危,是故若沒有一個良好的政治體系,那要達成上述的目的是非常不可能的。
可是現實層面上來說就算將國家交給"多數人",但其實決策的答案依然是只有一個,通常這種"大會"會出現以下情況: 若是決策的答案是二元(也就是或否)就會出現二元的團體,若答案在多元那可能就會分成數個小團體,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會把不太可能的答案刪掉,而持有那答案的團體通常會併到其他團體去,久而久之一個決策下減少到兩到三個"可能答案"和支持這些答案的大型團體,到最後可能會只剩下兩個答案和互相對立的團體(因為若答案再減少那決策就通過了),這一連串的過程中若支持某答案的團體想要不斷保持其優勢就勢必要推舉某個"領導"來組織和吸收支持其他答案的團體(這就是統戰)。
回覆刪除若是這樣,在過程中原本多元的意見不斷被某個領導人吸收和整併,最後就是剩下他和他的團體的版本,甚至可能決策的答案就是他自己的版本,那那位"領導"是否就是在公民大會中的"少數人"或甚至是獨裁?
王鼎和同學,您喝醉了嗎?不知所以然的推想,有機會幫助作者深入思考本題?
回覆刪除哈哈,講到最後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講甚麼了,其實我要探討的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個公民大會所做的決策真的是基於"多數人"的意見嗎? 還是只是一些擁有想法和領導特質的人藉由組織其他公民大會成員來將自己的意見成為決策的答案,就黃同學在文中的提醒是人數的上升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之後在從中找出一個最好的答案,但我這裡提出的情境就是公民大會的決策答案其實只是少數人的領導份子的意見,那文中的"因著人數而產生的多元意見"的特質不就是消失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