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質疑與求知

Q:對您而言,什麼是真正值得持續且必須關注的重大課題?請略述理由。


A:


政三B 98114202 夏筱暄


  培養我們對一切不論熟知或陌生的事物抱有懷疑的心態。
  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形成思想,而這樣的思想就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靈魂。
  人類的進化與成長可以說是十萬個為什麼堆積起來的漫長過程,天性多疑,我們疑惑所以思考,因為思考才追求知識,在求知的過程中成為了相似也相異的個體。
  大多數傑出思想家活躍的年代教育並不普及,所以人們對科學、社會制度、宗教、藝術甚至生活上都充滿了疑問,那抱著懷疑的心思促使他們去架構一個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然後推理、論證形成思想或理論,最終流傳千古被後世的人追捧研究。
  
  有曾經疑惑過為什麼過去的人可以擁有自成一格且被後人仿效、學習的思想理論,我們卻只能扮演研究者、信仰人的角色嗎?


  現在多數的人都缺乏質疑、思考、證論的求知過程,現代教育的普及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不是身為井底之蛙還沾沾自喜,但或許是因為過度僵化的教育制度致使我們盲目的將老師及書本上的每一句話奉為真理,不是沒有疑惑,只是大多時候我們只需發揮我們善於適應的長處去「熟悉」知識,而不是探究那些典籍或理論,從不思考對錯或是否涵有其他深意,壓抑我們本身具備的多疑天性,導致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樣來說,是否「質疑」就成了我們必須找回的本能且必須持續關注的重大課題。


  在閱讀典籍的時候因為缺乏質疑與思考,使得我們常被繞進了他們用文字所架構出的思想世界,將那個思想範圍之中的每一句話都當成真理,而忘記我們身處於求知的過程,必須不斷的從字句當中尋找問題,然後透過自己去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但所謂的質疑與思考並不是執著於推敲詞藻間的意義,或是推翻前人所累積總結出來的知識,而是透過思量各方思想中的問題,形成一套屬於自身獨立的思考方式,才能夠具備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習知識、閱讀典籍是為了將前人的思想傳承下去,用以架構我們的根基,而毋須一代、一代的重新摸索,我們可以理解那些思想理論,然後用質疑的心態去追求與創新更多的知識,失去了質疑的能力,也就等於我們失去人類得以與其他生物區別的創造力。
  簡單說,有「質疑」的心態,我們才擁有更多能力。
  若是僅止於學習、熟悉、強記知識的話,我們是否會逐漸的埋沒我們身為人的天賦?
  況且,這世界幾乎不存在真理,只有常理,我們誤將這些常理奉為圭臬,當例外出現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多麼無知,多麽不堪一擊。


  所以,對一切不論熟知或陌生的事物抱有懷疑的心態,就是我們必須關注的課題,若不在求學的過程當中利用這樣的心態去培養自身思考、解決、創造等各項能力,如何在這個駁雜的社會甚至世界上立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