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導讀

西元前431年,爆發一場雅典帝國和斯巴達同盟之間的戰爭,戰爭導火線是雅典勢力的增長、與斯巴達同盟之間的猜忌和恐懼。伯羅奔尼撒戰爭持續二十七年,導致雅典國力從鼎盛走向衰弱,此後難以為繼,更面臨價值體系的崩解。史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以此為本,寫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傳世。
修昔底德以客觀性筆觸敘事,重視事件因果,強調取材詳實。書中夾以許多演說辭,力求重現當時各城邦的公眾言論立場及民意走向,同時,利用演說詞傳達出當時城邦中最為眾人所接受的生活方式。更點明「演講」在古希臘城邦政治運作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伯里克利(Pericles)是全書要角,而伯里克利的重要性不只是軍事才能,更是政治能力。他除了身為軍隊統帥或戰略計劃者外,更經常表現出驚人的政治魅力,讓公民大會對他言聽計從,無人質疑。在古希臘時代,這位「第一公民」竟具如此大的政治影響力是件非常少見的事。這也提醒讀者應重視政治言論的力量,公民價值不只是透過選票表示。
當時,將軍的權力受到公民大會的牽制,但伯里克利並未在這類辯論場合落入下風,僅僅一次:致命瘟疫在雅典肆虐,使平民開始不信任政治領導人,但沒多久,他又官復原職。伯里克利的政治生涯正指出:面對巨大災禍,自有人力不可及之處,這也是政治力的界限。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一部在歷史、軍事、甚至是國際關係領域都備受重視的作品,然而,讓現代讀者願意反覆研讀這本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戰爭史主因在於:本書用極全面、周延的眼光帶領讀者窺視當時古希臘城邦的政治生活與公眾禍福,同時用大量歷史事件去暗示:文明生活中仍隱藏著野蠻。
歷史總會以類似的方式重複,人類追求良好政治生活的路徑也總有跡可循。理解歷史的過程,恰可用來檢視當今社會的政治生活和公民意識。一如「葬禮演說」正可提供讀者反思整理:「身為台灣公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共同價值?」



2 則留言:

  1. 「共同價值」是涵攝式的支配性價值,還是流通於本地社會之多重價值的公因數?為什麼共同價值的確認是重要的?如何確認?可能做到?

    回覆刪除
  2. 太絕對的共同價值就喪失多元性:「共同價值」是以「尊重差異」為前提,在社會的多重價值中取公因數,濃縮出一個或多個無可替代的核心價值(人民共同嚮往的生活方式),並賦予合法性,讓這種人民共同期待的生活方式成為「可能」。並透過生育和政治教育,創造出更多具「共同價值」的未來公民。
    雖然法律和人情世故不完全重疊,但一國的成文法應最能呈現其社會的共同價值。民主國家透過立法和修法的過程因應共同價值的流動和改變。

    但「共同價值」係來自公民的主流「想法」,實確認不易,也因此,「共同價值」常被某些具優越發言地位的公民壟斷,倘若這些具優越發言地位的公民欠缺足夠的政治言說或表演能力,引導、說服大部分公民,並將該價值溫和地安置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則「共同價值」將空有共同之名,而無共同之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這篇導讀中,特以伯里克利透過演說型塑雅典人的自我認同為例,強調言說、書寫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