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許依凡(Hsu, I-Fan)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亞里斯多德何以相信多數不易腐化也不易同時犯錯?

政三B 98114227 李政剛

亞里斯多德之所以認為多數比較不容易腐化也不容易犯錯的原因在於,他認為主因在於個人的判斷容易遭受到情緒起伏喜怒哀樂的支配,但全體人們同時憤怒而循著錯誤的途徑,是不容易有的。大量的水不像小量的水之易於受沾染一般。他進一步說到,群眾或多數人會比少數人較不易演變成腐敗,較不易演變成貪腐。

  我認為亞里斯多德之所以會有此觀點的原因是,他了解到在現實狀態中找到一位最好的人來進行城邦的統治根本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沒有這樣的一個人,這位最好的人即是道德智慧完滿之人,但城邦中的每個人誠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還是有部分的美德或其他智慧的,於是當這一群人聯合起來時,那些美德與智慧將會結合在一塊,成為一個趨近整體的概念,此時這一群人可以將之視為一個個體,此個體上具備了許多的德性與智慧,雖不能與那位理想中最好的人與之相比,但是比起個人只有少部分的德性之人必定已經好上許多,因之也不容易腐化與犯錯。

   但對於上述多數一定比少數來的好嗎?我個人對於此看法是抱持著存疑態度的,到底亞里斯多德的多數是多少?是成千上百還是寥寥數十?還是如二大於一就是多數了?然而一群人真的不容易腐化嗎?這樣說好了,在對於制定一個政策時,一個人可能根據私利或是對某特定人的利益做出一個政策,但一群人在制定一個政策時不也時常制定對於特定人有利的政策嗎?難保多數不會淪為另一種形式的暴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